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

日式鉋刀調整(二)-- 壓鐵調整

壓鐵(日文:裹金),顧名思義是壓在鉋刃上的一塊鐵片,相當簡單。但是在這小小的一塊鐵片上面還是可以大作文章的......

其實,壓鐵和鉋刃一樣,鋼材有好有壞。平價鉋刀的壓鐵通常就是一塊普通的低碳鋼,而高價的就會用到焊刃的複合工法(將高碳鋼鍛焊於低碳鋼上面,與日式鉋刃的結構類似)。道理也很簡單,兩片類似硬度的金屬互相摩擦磨損的情形應該會比其中一者軟很多,來的好。而壓鐵的尾部通常會有兩角下折,這稱為「耳」,功用是可利用楔形來使壓鐵利用壓樑而與鉋刃更緊密的合在一起,除可以進一步鎖住鉋刃(不過這點在入嵌鉋的作用甚微),也可以使壓鐵鋒刃與鉋刃鋼面完全貼合(尾巴翹起來,刃端才容易密合)。

壓鐵的「耳」的部位是柔軟的的低碳鋼(或熟鐵)打造的,所以可以放在鐵砧上敲打、調整曲折度。也有人用銼刀去修磨耳,但這樣就會損失一些鋼質,方法不同,見仁見智。而日式壓鐵的鋼面通常也有凹磨(日文稱為「裹」),可以改善整理鋼面時的效率。如果是高價鉋刀,壓鐵的品相是與鉋刃搭配的,廉價者則可能是用一整塊低碳鋼擠壓成凹形,但求達到功用而已。

開始進入主題:壓鐵的調整。
1. 整理壓鐵的鋼面。壓鐵鋼面的整理方法與鉋刃是大同小異的。首先用砥石(約2000號)磨過鋼面,檢查平整度。一樣,大部分新的壓鐵很少是完全平整而不用整理的。

2. 打出鋼面、調整平直度。做法也與鉋刃的打鋼面步驟差不多。調整完畢之後用仕上砥石磨到完全平整。



這次打鋼面算是打壞了,放上失敗的照片(↓)。會失敗成這樣,是因為刀刃中間的鋼面一直打不出來,即便打了快500槌還是沒辦法,又怕最後打破,所以只好忍痛去「磨」出鋼面了,結果就是醜陋啦......
至於為什麼打不出來鋼面?  推測有兩個原因。一是兩側的鋼面打得太多了,以致於中間處於嚴重凹陷的狀態,再怎麼打,鋼板彎曲的能力有限,沒法打出來了。二是懷疑此壓鐵在製作時的拱形有過度的嫌疑,以至於刀刃中間是天生凹陷過多的。這兩點都是揣測,等下一隻要整理的時候再好好印證囉!




整理完鋼面之後順便把壓鐵研磨好,先磨第一斜面,再磨第二斜面。

到這階段,壓鐵還不算完全調整好。但我得先進行鉋台的調整,因為必須先把鉋台部分調好、把鉋刃裝上,再完成壓鐵的調校。


p.s. 紀錄一下讀書心得:
日鉋大約在1900年以前通常是沒有壓鐵的、是一枚刃的,但是可能由於日俄戰爭徵調了一些有高度技巧的木工去打仗,剩下的年輕木工沒有駕馭一枚刃鉋的技術,所以開始用配有壓鐵的鉋(比較可以克服撕裂)。另外一說是由於材質上佳的木材越來越少,那個年代開始啟用較年輕的林木,而這些木材的木紋比較亂,用單枚刃鉋容易有撕裂。--Toshi Odate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